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市畜牧兽医局 来源: 更新时间:2017-6-7 9:24:02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实施意见》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1日

 

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黑发〔2016〕25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15〕25号),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步伐,切实发挥好畜牧产业在粮食转化、保证肉蛋奶供应、食品产业发展及保障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重要作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两次针对黑龙江发展所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资源、地缘、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发展优质、高效、低消耗、无污染和健康的现代畜牧业,大幅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推动全市畜牧产业全面振兴和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科学规划畜牧业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鼓励农牧联结、种养结合型生产模式,实现农牧业生态循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速生物、生态、信息等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坚持安全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坚持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产业。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把哈尔滨市畜牧产业建设成为高品质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省级龙头、食品工业的主力军、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实施“3665”工程,即畜牧主导产业(“两牛一猪”)养殖总量增长30%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建设优质高标准畜产品生产基地

    按照“扩总量、提质量、拓市场”的总体思路,继续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工程,满足消费者对畜产品健康、营养、安全和多样性需求,加快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推动大粮仓变成“粮仓+肉库+奶罐”。

    1.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基地建设,以松北、呼兰、双城、延寿、方正、木兰等区县(市)为主的家禽养殖区,以松北、双城、尚志、五常等区县(市)为主的奶牛养殖区,以呼兰、双城、巴彦等玉米主产区县(市)为主的生猪养殖区,以尚志、宾县、方正、依兰、通河等东部浅山区县(市)为主的肉牛(森林牛)养殖区。加速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进程,全面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处理无害化。以标准化牧场为主体,大力提高牧场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打造优质高端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抓好用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禁养限养和省出台“两牛一猪”产业政策的有利契机,采取招商引资、政策引领、优质服务等方式,吸引温氏、大北农、伟嘉、双胞胎、卓信等大型集团投资我市畜牧业生产,快速扩张养殖规模。到2020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达到2000个以上,其中大型现代化牧场100个以上。

    2.加快推进畜禽种业发展。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种畜禽场扩容升级改造,鼓励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畜禽,提升畜禽生产性能。支持畜禽地方优良品种研发,从源头(基因)提升畜产品品质,鼓励国内外畜禽种业开展联合育种,努力打造本土畜禽种业品牌。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支持东北民猪、哈白猪等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开发和利用。采取“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合作模式,将政府公信度、大学科研成果和企业经济主体等优势集于一体,全面推进产品研发与利用。到2020年,全市畜禽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

    3.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和特色畜产品生产。继续扩大优质特色畜产品生产规模,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东北民猪、优质高产奶牛、森林肉牛、虫草鸡等地方特色养殖和无抗生素养殖模式发展,鼓励发展狐、貉、貂、兔等特种动物养殖,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巴彦生猪”地理标志的宣传和使用力度。到202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及特色畜产品养殖比重得到大幅提升。

    4.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全混日粮(TMR)、自动化机械榨乳、自动化料线、智能化温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应用。推广功能性饲料饲喂技术、奶牛单产提升综合配套技术及奶牛性控繁育、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生猪人工授精等技术,提升生产技术与日常管理水平。支持养殖企业应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通过牲畜佩戴三维码标识等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管理。到2020年,技术领先、设施完备的现代化牧场达到1000个以上,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全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充分利用畜牧产业“联头带尾、接二连三”的产业属性,大力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助推食品工业发展。

    5.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婴幼儿配方粉、奶酪、巴氏奶等高附加值乳制产品,将肉制品由一般屠宰分割肉向部位分割肉、发酵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方向转变,逐步提高禽蛋产品深加工比重。推进皮、毛、骨、血、脏等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化妆品、保健品,实现“吃干榨尽”。到2020年,全市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乳制品制造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畜牧加工业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6.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引导和支持畜产品企业集中推广宣传优质畜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我市整体品牌和形象。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境外、省外企业合资合作,通过并购、资金投入或以技术、品牌、商标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推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我市安家落户。围绕畜牧产业“原字号”、“老字号”产品,培育壮大“新字号”,生猪以“巴彦生猪”地理标志产品、东北民猪等地方品种为主攻方向,奶业以发展巴氏奶、高端奶为主,肉牛以发展中高档品种和生态森林牛为主,禽类以发展无药物残留肉禽、绿色和特色禽蛋为主。到2020年,著名商标中涉牧商标达到20个以上。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借助“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大对京、津、沪、广、深等大中城市及俄、日、韩、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实现由“养得好”向“卖得好”根本性转变。

    7.构建新型市场营销体系。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单独或联合进入外埠批发市场、商超,鼓励企业发展专卖连锁店。利用中俄博览会、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国际奶业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对我市优质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帮助、指导企业获得出口及入京、沪、广、深等城市的资质认定,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以俄罗斯为主的国际市场。积极推广巴氏奶、冷鲜肉、鲜蛋等鲜活畜产品冷链运输销售。支持行业带头人采取市场化形式组建畜牧产业联盟,并通过联盟推进“城市对接供应”、“产地+市场”、“线下品鉴店+线上销售”相结合的营销新模式,促进产地与市场对接,将新鲜质优、绿色生态、时尚营养的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到2020年,全市畜产品外销量达到140万吨以上,占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的40%以上。

    8.实施“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战略。鼓励“互联网+畜牧业”发展,开展“点对点”营销和定制营销,拓宽畜产品营销渠道。对重点养殖、加工企业进行信息采集,并包装进入政府互联网系统,通过畜牧兽医部门门户网站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支持经营主体创办或借助电商平台开展网上营销。推进“饲料(饲草)—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打造集团定制、个人定制、视频体验等多种营销新模式,大幅提升互联网销售份额。到2020年,畜产品互联网销售量达到全市畜产品销售总量的20%以上。

    五、加快循环农业发展

    扩大牧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发展,强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9.积极打造种养结合型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加快种养结合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以“奶牛牧场+青贮种植”和“粪污综合利用+有机农业”模式为重点,培育“养殖—粪污还田—种植—养殖”循环农业示范点,引导从业者采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到2020年,培育种养结合型大中型牧场100个以上。

    10.加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畜禽禁养区划定和执行工作,统筹规划畜禽养殖生产布局,引导畜牧业向生态、清洁、健康方向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场(区)项目建设须严格要求,对设施达不到法定粪污处理建设标准的依法不予审批和扶持。鼓励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企业发展专业化服务,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与服务,全面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广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以点带面引导我市畜禽养殖业粪污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1.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加快青(黄)贮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提高秸秆转化率,引导牧场化青贮和专业化青贮企业发展,推动草业企业商业化进程。加快饲料产业发展,促进饲料工业合理布局。

    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12.积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市场主体的合作化、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畜牧经营主体增资扩股、跨区域重组,建立联合体。引导支持企业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打造闭合型全产业链。到2020年,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融合典型。

    七、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

    以治理突出问题和防范风险隐患为重点,切实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健全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1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全面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兽药、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重点查处私屠滥宰、屠宰病害畜禽、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继续保持“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动物产品预警监控中心在疫病防控、投入品监测、产品检测等方面作用,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加大进口畜产品监管力度,对产品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严格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八、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14.着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53号),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体系,在人员编制、财政支出、物资保障上给予保障。落实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相关制度、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到2020年,全市建成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规定疫病区。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分别足额纳入各区县(市)本级财政预算。完善区县(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强化落实基层和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

    15.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建成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到位的无害化处理体系。积极构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监管长效机制,保障畜产品质量、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安全。到2020年,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建设任务,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九、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6.加强产业服务。推进综合性畜牧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专业技术服务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牧场托管、投入品供应、金融信贷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物流公司建设冷链仓储物流设施。整合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资源,打造高效运转的冷链物流通道,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保障支撑。对畜牧涉及用地、项目备案、信贷等审批事项,要提高审批速度,简化审批手续。

    17.建立产业诚信体系。将畜牧产业诚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生产经营者信用情况。加强合同信用监管,坚决纠正企业限收拒收、压等压价等行为。

    18.盘活畜牧生产领域存量资产。对符合确权登记申请条件、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无争议、面积准确的养殖场土地、房产等予以确权登记发证,支持规模养殖场依法依规进行交易流转。金融机构可按照已确权登记养殖场市场评估价格的一定比例和草原承包经营权给予抵押贷款。推广奶牛、能繁母猪、肉牛母牛保单质押贷款。

    19.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跨国公司投资养殖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支持本地畜牧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企业扩大规模,在境内外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扩大股票市场再融资规模。

    20.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和畜牧业保险服务面。继续加大对市农牧业投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有基础、有潜力涉牧企业扩产再投入,促进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鼓励区县(市)政府搭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畜牧产业融资规模。以企业自愿为前提,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应保尽保。在能繁母猪和奶牛政策性保险基础上,鼓励区县(市)政府结合本地区特色,开发推广特色养殖业保险,开展政府支持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

    21.积极引进技术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并充分利用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建立高端科技人才、技能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的培育机制,全面提升畜牧产业科学管理水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十、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投入、更强的力量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格局,力争将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22.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市)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发展集中区,要切实把畜牧产业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3.强化部门合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畜牧兽医、农业、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保、粮食、科技、工信、交通运输、公安、检验检疫、金融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2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涉牧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支持发展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bt365亚洲版官网 电话:0451-86772804 邮箱:xmj@haerbin.gov.cn
技术支持:哈尔滨市信息中心 黑ICP备06001585